水浒传中号称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汉究竟有多水?
runsly
04-16
0

小时候读连环画,知道梁山好汉是“劫富济贫”的。长大后细读《水浒》,却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梁山好汉在多数情况下,是“劫富而不济贫”的。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目的本来就不是为了“济贫”,用总策划吴用先生的话说,不过是“取此一套富贵,不义之财,

大家图个一世快活。”

后来东窗事发,朝廷派何观察到东溪村捉拿时,三阮已分了钱财,回石碣村打鱼去了。后来智取无为军,活捉黄文炳,攻破高唐州,克服曾头市,

打下东平府都是将应有家私、府库财帛、仓廒粮米全部装载上山,不留一粒。

只有两回有例外。一回是打下东昌府,“宋江军马杀入城中,先救了刘唐,次后便开仓库,就将钱粮一分发送梁山泊,一分给散居民。”另一回是攻下祝家庄,宋江准备对该村实行“三光”,洗荡一空,幸而石秀建议,有个钟离老人曾给队伍带过路,便决定不杀,并给“所有各家,赐粮米一石,以表人心。”祝家庄共有多少人家?据钟离老人讲,有一两万。攻下祝家庄,除去金银财帛不计,共获得多少粮食?《水浒》明确讲,五千万石。照这样算,若有一万家,

宋江要拿出一万石,劫和济的比例是五千分之一;

若有两万家,宋江要拿出两万石,劫和济的比例是两千五百分之一。当然,有人说,你这个帐算得太迂了。因为“劫富济贫”本来就是个宣传口号,梁山好汉如果把劫来的东西都济了贫,他们自己吃什么?宋江攻打祝家庄前,曾明确对晁盖等人讲:“若打得此庄,倒有三五年粮食。”也就是说,除了时迁偷鸡等鸡毛蒜皮的因由外,三打祝家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山寨的粮食危机,因而留一部分自己享用是再正常不过的,只是如此悬殊的比例未免有点令人失望。

除了只劫不济,或劫多济少,掳上山的财物他们内部是怎么分配的?《水浒》二十回写晁盖等人初上梁山后,济州府派上校团长黄安率众剿捕,却被晁盖吴用杀退。这时朱贵派人送上信来,说有一伙客商从附近经过,三阮便领命下山劫道去了。天亮时得报,“三阮头领得了二十余辆车子金银财物,并四五十匹驴骡头口。”这些财物后来是怎么分的?书中明确交代:“众头领看了打劫得许多财物,心中欢喜。便叫掌库的小头目,每样取一半收贮在库,听候支用;这一半分做两分,厅上十一位头领均分一分,山上山下众人均分一分。”也就是说,他们把打劫来的东西分作两半:一半留作“公积金”,另一半作为提成和奖金分给众人。怎么分呢?十一名“常委”分一半,人民群众又分另一半。梁山这时共有多少人?刘唐下山给宋江送金子时说,“见今山寨里聚集得七八百人”,加上家属和其他后勤人员,大约千人左右。也就是说,领导和普通人民群众的收入差约为一百倍。领导要费心策划,又要带领全山人民替天行道,多拿一点也是正常的,但多出一百倍,基尼系数未免也太高了吧?

相关内容

关于时间的比喻句 关于时间...
1、时间像离弦的箭,匆匆而过。时间像泼出的水,一去不复返。2、时间...
08-09
凿壁偷光的故事 凿壁偷光的...
西汉时期,有个农民的孩子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
08-09
艰苦的意思 艰苦的意思是什...
艰苦,汉语词语,读音为jiānkǔ,一般作形容词使用。意思是指艰难...
08-09
小马的尾巴像什么答案一年级...
小马尾巴像辫子。马尾是一种发型,将大部分的头发往头后部集中,将其扎...
08-09
优质是不是所有的癌症都会致...
下面就让小编来为大家讲解一下是不是所有的癌症都会致命?不致命的癌症...
07-23
优质准妈妈和胎儿的补脑佳品
孕妈在怀孕的时候也需要适当的补脑,这样对于胎儿有很多好处,通常可以...
07-23

热门资讯

名人读书小故事大全 马克思 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马克思的一...
名人励志故事张海迪 这是名人励志故事ppt下载,主要介绍了简介;张海迪的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典故:成功...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典故:成功属于敢冒风险的人_名人故事
故事:杨禄禅陈家沟学艺_100... 杨禄禅受到乡里恶霸的欺负,他不甘心受辱。一个人离开了家,到陈家沟拜师学艺。拳师陈长兴从不把拳法传外...
谢家华个人简历及其创业营销经验... 谢家华个人简历及其创业营销经验分享,个人简历 谢家华zappos的创始人之一, 21岁放弃读博机会做...
胡锡进的创业:可以不同意,但不... 胡锡进的创业:可以不同意,但不能说我们恶毒,记者:你怎么看待南方系媒体? 胡锡进: 我对南方系媒体很...
故事:楼梯不好走_650字 想当年在东吴大学念书时,杨绛以 洋囡囡 的绰号闻名全校。她是大家闺秀,又是个美人胚子,据说追求者有...
年度创业家之美团网王兴:长期的... 年度创业家之美团网王兴:长期的"贪婪者",王兴当初并不被认为是团购王座最有力的竞争者。即使在今年年初...
勤俭小故事――季文子_550字 季文子出身于三世为相的家庭,是春秋时代鲁国的贵族、着名的外交家,为官30多年。 他一生俭朴,以节俭...
故事:一副假牙拯救世界 早在16岁,丘吉尔在伦敦附近的哈罗公学就读时,便饱受牙病的困扰。那时母亲经常抱怨,家中大把的银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