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显示,至2018年,葫芦岛共有泳装生产企业1200余家,年产泳装约1.9亿件,年产值超140亿元。据估算,这一年,全球每销售4件泳装,就有1件产自葫芦岛。
回顾企业发展历程,刘雪艳认准了“开放、创新”两个关键词。
“习近平总书记说,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没改革开放,葫芦岛可能还是一个小渔村。而要想实现个人梦想,还要专注创新。”刘雪艳说,“正就像总书记说的,让每一个有创新梦想的人都能专注创新,让每一份创新活力都能充分迸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就不同于父辈的精彩人生。”
小泳装厂上演国际品牌“蛇吞象”
有了企业,万里长征,才迈开了第一步。
小小“泡泡服”,价格便宜、设计简陋,但只能走低端市场,难登大雅之堂。泳装产业发展之路并不平坦,质疑之声,不绝于耳。
“当时很多人瞧不起这些小企业,认为相比石油、化工等本地传统支柱产业,它们无足轻重。”葫芦岛市政协主席石文光当年任分管工业的副市长,他提出把泳装产业做大做强,还曾被人笑称为“泳裤市长”。
当地政府部门考察发现:泳装虽小,产业规模却大,前景广阔,于是决定作为新产业重点扶持。
相关部门请来专家为泳装产业“把脉”:一少销售渠道、二缺自有品牌、三短上下游产业链条,产品仍处在价值链中低端。
“病灶”找到了,还要着手“治病”。
帮企业跑市场、办展会、搞电商,沈阳、青岛、北京到美国、德国、澳大利亚……销售版图逐步扩至多个国家和地区;
自主品牌缺,政府部门为企业搞培训、引人才,一批批中国驰名商标不断涌现;
产业链条短,帮助搞配套,面料、物流、服务……
不久前,一则新闻震动全球泳装界:
美国著名泳装企业JANTZEN公司被葫芦岛市进出口贸易集团收购。作为世界泳装百年品牌,这家公司一直是泳装领域的时尚风向标,玛丽莲·梦露、奥黛丽·赫本、“猫王”等明星都曾热衷于这一品牌。
除了收购国际大牌,越来越多的本地泳装企业也拥有了自己的国际知名品牌。
回忆当地泳装产业发展之路,已任葫芦岛市政协主席的石文光说:“不管是产业发展还是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小城泳装“游”向全球
葫芦岛娜雨桐泳衣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大学毕业后回到老家的张娇熟练地敲击电脑键盘,登记顾客需要的泳衣信息。屏幕另一端,是墨西哥的采购商。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