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影响及策略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分析

  (一)家庭层面

  近年来孩子们的“肩背包”越来越重,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越发热烈,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现象。家长不想让孩子输在第一起跑线上,把孩子应该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内容强加到学前教育阶段。一些孩子在放学后就被家长带到另一个学习场所,参加钢琴、舞蹈、围棋等技能的培训,孩子完全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可想三四岁的孩子就开始提笔写字,家长丝毫不顾孩子手指发育的规律,给孩子的身心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导致孩子在本阶段该学习的内容都学不好,得不偿失,严重违背了教育规律。

  关键词:学前教育 小学化 对策

  (二)学校层面

  幼儿园的教育宗旨是什么?幼儿园是对 3 ~ 6 岁的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德育,让幼儿身体、智力和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可以说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快乐天地,孩子们在这里度过快乐的童年时光。但一些幼儿园受经济利益的驱动, 教育理念发生了严重的扭曲,幼儿园已不再是快乐的天地, 一味地灌输知识,识字、拼音、算数代替了一切,严重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一些幼儿园师资数量配置达不到要求,有些班级人数远远超出了规定限度。有的幼儿园,因班级人数过多,出现给孩子排号的情况,使教师不能关注到每个孩子,错失教育时机。现在国家又开放了二胎政策,未来 3 ~ 6 岁阶段的幼儿人数会持续增多, 也成为当今教育界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重大难题。

  (三)社会层面

  学前教育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性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促进个体在早期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促进教育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价值。另外,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部分的首位,明确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方向。这无不体现出教育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但这样的大环境下仍存在如社 会上存在大量的滥竽充数的课外辅导机构、教师的积极性较低、工作压力大等一系列问题。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往往是粗线条的,前段时间网上出现的“洁洁良事件”,说明高学历并不等同于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国家对教育的重视, 促使我国课外辅导机构大幅度增加,那么其中又有多少是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而开设的课程呢?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影响

  (一)过度的“小学化”使幼儿对以后的学习产生厌恶心理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固然重要,但对幼儿过早实施小学教育无疑是一种破环性的教育。处于学龄前的儿童,身体及各个部位组织的发育尚未完全。如果让他们像小学生一样正规地学习,就好像让没有长出牙齿的婴儿吃坚硬的食物一样,对儿童的危害可想而知。家长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攀比心理越发严重,一些家长喜欢比较孩子的算数能力、背诵古诗宋词的多少。如果学不好,还会呵斥孩子。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得不到快乐,慢慢地会对学习产生恐惧和厌烦心理。

  (二)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我国的幼儿教育“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学前阶段是幼儿长身体的阶段,身体各方面组织器官比较弱,过早过多的规范化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的发育,易使孩子近视、驼背,摧残孩子心灵,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养成。同时,还会遏制儿童智力发展,错过智力发展关键期。

  (三)扼杀幼儿天性,剥夺幼儿快乐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幼儿年龄特点决定的。幼儿在玩耍中认识世界,保持着好奇心与想象力, 不断发展着自己的运动能力、交往力、意志力、想象力等。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保留幼儿的天性,因材施教。幼儿园正常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2 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 3 小时。可是这些户外活动时间在个别幼儿园却变成为识字或看电视的时间,三四岁的孩子就需要上识字课,三四岁难道不是孩子快乐玩耍,健康成长的时候吗?这些实际情况需要我们深思。

  三、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对策

  (一)遵循幼儿教育规律,促进幼儿全无论能力、水平如何,一律不得任用。同时,建立完善科学的思想政治动态评价体系,将思想政治考核纳入年终考核,实行倒逼机制,思想政治不达标坚决不能评先评优, 让教师绩效真正与思想政治评价挂钩。严格控制高校教师在未取得学校允许的情形下参加或参与校外兼职行为和从事其他和高校教研无关的社会活动,自觉抵制教师队伍的歪风邪气。同时,积极探索薪酬制度改革,让更多有能力的、德高望重的教师享受相应的薪资待遇,提高教师工作热情。建议学校出台的政策、资源调配以及知识贡献所得的个人利益都要最大化考虑到教师,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调动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帮助教师树立积极的思想政治观念。

  3. 树立“人文”理念,重塑社会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一方面,要加强师德师风宣传,从正面引导教师自我约束,另一方面,还要通过举办各种“尊师”活动,培养学生和周边社会群众“尊师”的思想意识,带动社会形成良好的“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同时,要及时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和实际困难,这既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需要,也是尊重教师、以人为本的需要。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会直接影响其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建议高校面对一些教师在教学、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难题,要主动了解、积极介入、努力争取、全力解决。在解决问题的同时, 也让高校教师增加了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进了教师和高校之间的距离,让二者脱离了简单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四、结语

  在新时代,教育教学理念不断升级,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研的核心,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观念直接影响高校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在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尤为重要,高校应该越来越重视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提升教师思想政治观念,广泛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合理的教师思想政治评价体系,强化人文关怀,努力培养一支思想政治过硬,素质能力精湛的高校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 铁铮 .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是重中之重 [N]. 人民政协报 ,2016-12-14(10).

  [2] 史文瑞 . 以教师为主体高校教师思政工作的分析与实践 [J]. 北京教育 ( 高教 ),2016(1):36-38.

  [3] 张懿 . 关于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J]. 北京教育 ( 德育 ),2017(6):25-28.

  [4] 颜守保 , 李青 .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与思考 [J]. 经济师 ,2017(8):229-230+232.

  [5] 黄长春 . 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及师德建设分析 [J]. 管理观察 ,2018(4):122-123.

 

未分类